網絡應急廣播系統的進步過程及技術特征
點擊次數:440 更新時間:2023-03-06
2009年從應急廣播大喇叭率先開始,網絡應急廣播系統的應用技術方案,伴隨著應用技術進步而優化系統的技術方案。到現在為止歷經了十二年的演進變化,不僅已經徹底解決了信息廣播可靠性和受控精準發布并記錄的難題。
并且通過各地的需求綜合功能拓展,達到了系統應用功能非常完善的實際應用階段水平了,構建成了區域性本地政務綜合信息發布平臺,能夠快速執行對任何目標區域進行精準發布的“平戰結合”的信息發布平臺系統。
回顧網絡應急廣播系統在不同的建設階段,采用的總體技術方案大致可分為兩類;一類是基于傳統廣播的調頻FM和其他廣播電視廣播方案,另一類就是后來出現的基于IP通信網的全功能方案。
基于調頻FM系統方案。是初期第一輪建設投入的系統方案,這是早期廣電工程人員采用傳統廣播技術應用的必然產物。
即將調頻FM信號通過專用的FM無線廣播進行小區域覆蓋發射、FM調頻音箱接收進行廣播的簡單系統,實現農村和縣區級城市范圍內,對任何一個農村住宅和城市院落的廣播喇叭覆蓋。精準定向廣播的要求是通過超小區域分布覆蓋FM傳輸而實現的。整個系統可以視為獨立存在的FM無線覆蓋專用網絡。
基于結合有線電視網絡傳輸的系統建設方案;第二輪建設投入的技術方案。改進采用了與光纖同軸混合網(HFC網絡)+局部區域FM傳輸的技術方案。因為當時階段有線電視網絡作為覆蓋廣、滲透率高的基礎網絡設施,既充分使用了廣電既有的HFC網絡進行縣區級到村鎮的干線覆蓋絕大多數城鎮人口,對于有線網絡未通達的地方(例如山區村落、大院等等),仍然采用無線FM進行補充性傳輸覆蓋(安裝大喇叭)。
以上所述采用基于傳統廣播為主要特征的技術方案,建立在當時成熟技術而得到初期應用,為早期全國的網絡應急廣播系統工作起到了積極探索的作用。
但由于單向傳輸的技術限制,緊急條件下啟動使用時,存在系統終端(喇叭)廣播實際效果不可知的功能缺陷,同時其系統穩定性、安全性等方面存在各種問題,導致此類方案(兩輪建設)都沒有獲得實際社會效益的成功。